旋轉圓盤形動態過濾機的發展歷程
有關旋轉圓盤形動態過濾機的第一個專利,于1964年由原捷克斯洛伐克的J.Kasper所獲得。 第二個專利由J.Nemec于1967年在德國獲得,他根據濃縮液越濃稠電機扭矩便越大的原理,提出了控制濃縮物卸除閥的方法,即當濃縮物呈膏狀時,卸料閥開啟,卸料后又立即關閉。
瑞士的Willi Bachofen因對Kasper的專利感興趣而與之簽訂了協議,并在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制成了命名為Dyno filter的樣機。該機既有靜止過濾介質,又有旋轉過濾介質。
后來,日本的。卜中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被Dyn。過濾機的原理所吸引,遂與Bachofen簽訂了 特許協議,接著對該機的相應工序和操作自動化系統進行了改進。
德國的Schiele等人對帶有和不帶有過濾介質的旋轉圓盤分別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發現二者的濾液產量相差無幾。究其原因可知,旋轉介質后面的濾液產生的離心力,抵消了過濾壓。后來戶田敏行等人也得出了同樣結論,即旋轉過濾介質并不必要,于是決定參與設計只有靜止過濾介質的 Dyn。過濾機;由于該機具備了在機內對濃縮液洗滌的功能,因而擴大了使用范圍。該機圓盤的圓周速度屬低速范疇(10m/s以內)。圓盤表面上加工出8條徑向槽。上述機型統稱為歐洲式旋轉圓 盤動態過濾機。
美國Artisan公司也推出了不帶旋轉介質的類似產品,其旋轉圓盤上帶有葉片,用來限制濾餅的厚度。該公司不主張擺脫濾渣沉積,相反卻提倡形成“逗留濾餅”(delayed cake)。圓盤的圓周速 度為5m/s,屬低速范疇。此類機型稱為美國式旋轉圓盤動態過濾機。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旋轉過濾機均不帶旋轉介質,即不是歐洲式的,就是美國式的。二者的共同特點如下:(1)任務均是對懸浮液進行濃縮;(2)過濾介質是緊密編織物;(3)旋轉圓盤的圓周速度 為低速或中速(5~10 m/s) ; (4)可在濾室內洗滌濃縮物;(5)濾室均為串聯形式。
到了 1975年,又進一步開發出了多功能旋轉圓盤動態過濾機。該項研究的最先發起者是瑞典 的Alfa-Laval公司,其合作者是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的Christian Alt教授和Bemd Schiele博士。他們制成的小尺寸原型機,具有澄清、增稠、超過濾及微過濾等多種功能。可視情況,或采用緊密的編織過濾介質,或采用各種膜。濾室或采用串聯形式,或采用并聯形式。轉子的圓周速度為10 m/s左右。此外,ASEA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多功能高剪切力動態過濾機。
我國天津大學固液分離科研組,于1979年開始對動態薄層過濾技術開展了一系列基礎研究和相應裝置的研制工作。當時采用濾布作為旋葉過濾機的過濾介質。該研究組從1984年起進一步開展了動態薄層過濾與膜過濾相結合的研究,并在1990年取得了中試規模的研究成果。所用動態膜濾機的過濾面積為5 n?,試驗料漿為蛋白醇和淀粉酶。該型機在這里也稱為旋葉壓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