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濾技術簡介
超濾是在壓差推動力作用下進行的篩孔分離過程,它介于納濾和微濾之間,膜孔徑范圍在Inm?0.05pm。最早使用的超濾膜是天然動物的臟器薄膜。1861年,Schmidt首次公布了用牛心胞薄膜截留可溶性阿拉伯膠的試驗結果。1867年, Traube在多孔磁板上凝膠沉淀鐵氤化銅制成了第一張人工膜。1907年,Bechhold 較為系統地研究了超濾膜,并首次采用了“超濾“這個科技術語。1963年Michaels 開發了不同孔徑的不對稱醋酸纖維素(CA)超濾膜。20世紀70年代,超濾從實驗規模的分離手段發展成為重要的工業分離單元操作技術,工業應用發展十分迅速。
超濾所分離的組分直徑為5nm~10p.m,可分離相對分子質量大于500的大分子和膠體。這種液體的滲透壓很小,可以忽略。因而釆用的操作壓力較小,一般為0.1~0.5MPa,所用超濾膜多為非對稱膜,膜的水透過通量為0.5—5.0m3/(m2- d)。
超濾在小孔徑范圍與反滲透相重疊,在大孔徑范圍內與微孔過濾相重疊,它可以分離溶液中的大分子、膠體、蛋白質、散粒等。由于超濾的操作壓力低、產水量大。因此更便于操作,應用范圍十分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