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床過濾器的清洗:
在兩次清洗之間過濾機的工作時間通常為8?24h。自動清洗過程最常見。過濾機工作時要監控流體穿過過濾床層的壓降,如果壓降超過預定值,過濾機就要停止過濾操作開始清洗操作,達到預定值后,過濾機上線(過濾)或處于待機狀態。如果有第二套過濾系統備用,就可以使水處理過程連續進行,即當一套裝置處于清洗過程或待機狀態時另一套裝置可以維持正常工作。通過監測濾液質量也可以控制清洗循環,當有固體顆粒穿過床層進入濾液時應該開始清洗。
沖洗時利用液體(沖洗液)反向穿過床層沖走沉積下來的固體顆粒,這一技術稱作“反沖洗”(反洗)。反洗時常使過濾介質床層達到流化狀態,空氣沖刷也經常釆用。因此反沖液流非常湍急,可以把吸附于介質顆粒表面的小顆粒除去或帶走,反沖水一般采用前面過濾過程的濾液。典型的反沖洗速度是36m,hT,時間是3?8min,用掉1 %?5%的濾液。關于操作參數的進一步討論見表6-2及下文。清洗過程使用的水必須保證與過程流體分開,所以需要采用另一種處理方法除去其中的懸浮固體顆粒。凝聚后進行重力沉降就是一種普遍應用的技術。
如果采用流化過程,清洗后就會產生一個重要的結果,即較小的或聚集較松散的介質顆粒會處于過濾機床層的上部。小顆粒比粗大顆粒具有更高的捕集效率。這樣如果采用通常的過濾操作方式——降流操作,過濾機頂部比其余部位在除去懸浮顆粒時效率會高得多。再有,進料的懸浮固相濃度都高于過濾機內部的濃度,使過濾機頂部很快就會被其捕集的固體顆粒堵塞。這一現象引出了某些有意義的想法,即關于液細體緩慢向上流動的常規過濾操作方式的床層設計思想;也就是在細顆粒進行精濾前首先由粗顆粒對進料懸浮液進行預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