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研究中,對于容易過濾的物料,濾餅厚度高達70mm而對于某些過濾阻力大的顏料,厚度則小到1 mm。這些研究成果可以和第8章過濾式離心機的實際驗證結果相比較, 在這一章中,提出的相互關系似乎超出了排水動力學理論的預測。在后繼討論中需要有更多的知識。
在過濾和沉淀物的脫水這兩個領域,或許目前人們未知的是結晶形態的影響。棘手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在于,事實上結晶體擁有其內在的孔隙率。結晶體內部的液體將不可能通過常規的脫水方法去除。同時,在工藝計算和對實驗結果進行修正中,對于這些物料,不確定則起因于這些物料的密度值。
晶體形狀隨著工藝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已經有人根據磷酸溶液分離石膏的試驗研究了過濾與脫水之間的關系。根據酸的濃度、阻力的大小等,人們提出了最理想的可濾性條件,針對針狀結晶體團討論了各種過濾模式之間的差別。
對于這些物料的靜態充填床的滲透性能,也可以根據科澤尼卡門方程微分得到。另一方面,當處理固體、谷物沉淀物等物料時。在另外的條件下,則需要獲得平均過濾比阻。
在濾餅洗滌中除去溶質的過程可以用如圖11-3(a)所示的曲線描繪。通過測量溶液的出口濃度c,可以觀察到濃度的改變。隨后通過用初始溶質濃度“去除出口濃度c,并繪制比值c/&與洗滌時間上的曲線,或者可以使用經歷了一段時間后的洗滌比除以洗滌開始時的濾餅的含濕量,這稱之為“孔隙體積",洗滌將會以一定的速度進行,很顯然孔隙體積與時間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