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旋流器是一種利用離心力場作用的設備,除了一臺泵外,它不需要機械傳動部件,并且廉價,緊湊,廣泛用于固液分離過程.
碟式分離機可提供6000?12000的分離因數,廣泛用于澄清和油水分離,是高性能的分離機械.
螺旋卸料效率低就不能保證及時把濾渣輸送到離心機出口段,當固相輸送到出口段時,脫離液體的浮力作用而進入濾渣池.
在懸浮礦漿.化學懸浮液.下水道污泥.活性污泥.原始和混合污泥及其他生化污泥的增濃和脫水處理過程中.螺旋卸料離心機幾乎無處不在.
安裝在離心機轉鼓內部的阿基米德型螺旋以稍低于轉鼓的轉速旋轉,連續將濾渣推過液池進入離心機出口段.
在離心機中物料停留時間內,排出離心機的固相濃度與進料速度的關系,可以借助于在機器內的停留時間,通過分析筒式離心機干涉沉降現象來說明.
Sigma理論解決小的球形顆粒沉降問題,認為懸浮顆粒沉積到轉鼓壁的時間與液體微元從入口到出口的時間相等.
在離心沉降過程中,分離因數加速了固體顆粒向轉鼓壁的沉積.工業離心機中,濾餅的排卸方式可分為間歇卸料,連續卸料和半間歇卸料.
懸浮液中的顆粒是非受限物體.如果流體與其周圍物體以同樣的速度旋轉,并且假定非受限顆粒在任意旋轉半徑處都加速到該處流體具有的速度,由于母液的黏性作用.
離心分離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型:第一類用沉降原理和用無孔轉鼓或不開孔的圓錐型殼體來進行分離,第二類采用過濾的原理和用開孔的轉鼓進行分離.
亞臨界模式是其中一種,其清液層厚度小于沉降通道上部空間的一半,并且在通道底部時,逐漸下降至最小值.
低密度的泥漿(如金屬氫氧化物)的沉降過程,最好在并流結構裝置中進行,以便逆流運行能在靠近的板空間內有更高的表面裝載能力.
實際經驗和實驗的比較表明,軌跡方程過度預測了沉降器的性能,因此,為了保險起見,平板長度應在計算值的基礎上增加20%。平板類型的選擇主要取決于結構的簡易程度.
氣泡大小和體積濃度這兩個參數受到氣液飽和器和擴散系統設計以及循環比率的影響,飽和器可能是一個填料塔、噴霧塔或者一個噴射系統,使清液循環流體飽和的最大優越性能是使用更高效率的飽和器設計.
捕獲效率和接觸效率 這兩項都能通過進行適當的化學預處理得以提高,預處理將會使絮團大小達到50?lOOpim,同時預處理會破壞懸浮液的穩定性,因為任何小于功m、不能被絮凝的小顆粒都將會以最低效率被捕獲.
初步的實驗可以用小的平板膜或其他過濾介質進行,一般直徑為47mm,采用與被提議的濾芯相同的材料.
用先接觸再浮選的方法,利用空氣或氣泡分離礦物顆粒已在礦物加工行業中應用了近幾十年,但是將其原理應用到固液分離則是最近才興起.
在市政水處理工業中,通常用增稠器作為強化槽。它們用來增濃進料懸浮液,使其平均密度從1020kg/m3左右上升到一個介于1035?1090kg/m3之間的值。
在一般沉降過程的設計中,都希望在沉降前單獨進行化學預處理階段,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最恰當的.
前面已經述及在單一的過濾容器內使用多個平行布置的濾芯完成過濾操作的情況,從這方面考慮筒式過濾器的操作就像濾芯過濾器.